2024臺灣皮件創作青年青海黃南河南參訪團6/21-6/30
主辦單位:中華文旅交流協會
協辦單位:大西北定制遊 cnnwtravel.com
活動目的
前因: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河南縣)是個傳統牧業大縣,縣收入近八成來自畜牧行業,產業與行業希望尋求轉型,因此欲了解能「轉型產業之內涵」及「評估是否適合發展」。
參訪目標:參訪團方與河南縣方就文創議題進行介紹與交流,主題內容為參訪團之專長事項。
參訪團員組成:臺灣文創行業,本團鎖定為皮件領域。
接待單位及參與人員:河南縣之文旅產發人員、對文創產業有意願之人員。
參訪結果:經雙方交流溝通後,河南縣方評估與考慮下一步如何深入。
日後成果延伸:文創資源(師資)及管理人員(任職),依其文創產業行銷管理公司執行。
讓參訪團員感受到
不一樣的青藏高原風貌,蒙古族(牧區體驗)、藏族(唐卡藝術)讓他們真實接觸。
歷史與文化的震憾,不論是高原歷史或是少數民族的存在絕非大部分臺灣人想像的如此簡單,只有稍加深入接觸才知道這裡頭的故事遠比表面的多太多,又如很多人是無法理解或知道唐卡是全世界最複雜的工筆劃。
破除刻板印象,大山大水、政府對基建的投入(太陽能、公路)。藉由深入接觸,更能了解少數民族文化。
領略甘肅甘南州之美。
體驗青海黃南州的文化底蘊。
深入河南蒙旗蒙古族的深度旅遊。
這是一趟文化性大過旅遊性的參訪。
預計團員與費用
團員預計20人,全程10天,費用包含桃園(或松山)出發至回程為止之機票、中轉住宿之費用。出發日期預計2024/06/21。
預計行程
日程 | 活動內容 | 住宿 |
一 |
| 中轉機場酒店 |
二 |
| 蘭州麗楓酒店 |
三 |
| 郎木寺蜀景客家民宿 |
四 |
| 河南縣依邀請方安排 |
五 |
| 河南縣依邀請方安排 |
六 |
| 河南縣依邀請方安排 |
七 |
| 同仁隆務大酒店 |
八 |
| 夏河 桑沛東珠民宿 |
九 |
| 中轉機場酒店 |
十 | 中午以前回到台灣 |
附註:
住宿酒店為涉外酒店等級,因此多有附早餐,若沒有附帶早餐,請自行出酒店用餐。
早餐第五、六、七日及午晚餐第二、三、八、九日請自行用餐,預估為350人民幣。
預估自費500人民幣,保守自帶人民幣500人民幣(2300台幣)
關於流量:酒店都有WIFY。
關於食:西北這帶,主食以麵類為主,但米食也一定有,肉類以牛羊豬魚都有,海鮮少,材料的引用與台灣相比,不致於差異太大,但主要是在風味上,舉例羊肉這裡多偏向原味,台灣多中藥,羶味使然,又例如這邊麵食多現拉,饃饃種類眾多,因此可抓住機會品嘗。
關於衣:六至九月是青藏地區最適合旅遊的季節,一天中溫度大約在二十幾度到幾度之間,但最冷的清晨時候還躺在床上,一般太陽出來後就溫度就很外上升,因此長褲與薄外套是必備的。另外,高原地區紫外線較強。PS:若以體感溫度來看,與台灣相比要高個3至5度。
關於住:兩人一間,以涉外酒店為標準,某些地方(例如郎木寺)無此條件,至少是乾淨的民宿。
關於行:本次行程全程有旅遊巴士接送,除了蘭州的夜市逛完後,請結伴搭出租車回酒店,另外所有的行程皆是晚餐後自由活動,上面列示的活動皆是自由參加,因此也就只剩11路公車。但也別擔心,除蘭州是大城市外,其它的活動範圍就在幾百米之內。
關於夜生活與治安:大陸夜間的治安是沒問題的,少數民族區也是如此,晚餐後若想要走走思考人生,可以到廣場坐一下走走,這一般都會有些活動。建議十點前回酒店,一是人潮漸散,再就是溫度漸低,也要養足精神進行行程。
關於高原反應:本次行程蘭州海拔1700公尺,大多數人應是沒什麼反應;到郎木寺3300公尺,可能有些人會有一些反應,之後的行程就是調適的過程。若有此方面疑慮者,可以考慮飲用紅景天等飲品。
關於時差:時間定義全中國統一用的是北京標準時間,跟台灣是同一時區,但若以地理時差而言,蘭州比台灣約晚1.5小時,簡單舉例:若台灣晚間7點天黑,則蘭州約為8:30天黑。
關於通訊軟體:LINE在大陸翻牆的方式下仍不好用,有可能斷線,因此強烈建議用WeChat,微信的支付及定位功能確實也適合臨場應用。
人員預計
領隊:1人,行程安排、溝通、會議主持、活動報告
副領隊:1人,拍照、錄影、會議記錄
行政人員:1人,拍照、錄影、視頻發佈
皮件組:21人
團員準備工作
請團員每人自備有代表性之作品至少三件,於行前五天將作品介紹及圖片預先傳給聯絡人,妥善包裝並隨身攜帶上機,便於交流會上共賞。
請自備自我介紹一份,於行前五天傳至協會連絡人,以word之格式存檔,內容包括姓名、經歷、獎項、作品照片,以不超過三頁為原則。
上列之內容將合併至「活動手冊」之團員介紹,盡量不重新編輯。同時用於活動過程中之自我介紹場合。
請推派一人(組長),負責「文創行業及心得介紹」
景點說明
(更多說明 cnnwtravel.com)
水墨丹霞
景區位於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樹屏鎮杏花村,距離蘭州市13公里,距離蘭州中川國際機場30公里,是國內距離城市主城區最近的丹霞地貌群。景區主要以紅山灣地貌為主,全境較為典型的有丹霞雲天、蒼穀、一線天、孤峰、崖壁、殘丘等,單體造型栩栩如生、引人入勝,堪稱丹霞地貌景觀中的精品,被有關專家稱為絲綢之路上的“黃金旅遊資源寶庫”。2023年12月,蘭州水墨丹霞旅遊景區成功獲評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蘭州
黃河經蘭州穿城而過
蘭州市,簡稱“蘭”“皋”,古稱金城,是甘肅省轄地級市、省會,為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和綜合交通樞紐,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截至2021年,全市下轄5個區、3個縣,總面積1.31萬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38萬人,城鎮人口366萬人,城鎮化率83.56%。 蘭州市地處中國西北地區、中國大陸陸域版圖的幾何中心,自秦朝以來已有兩千多年的建城史,自古就是“聯絡四域、襟帶萬里”的交通樞紐和軍事要塞,以“金城湯池”之意命名金城,素有“黃河明珠”的美譽。蘭州得益于絲綢之路,成為重要的交通要道、商埠重鎮。后成為中國最早接受近代工業文明的城市之一,新中國成立后被國家確定為重點建設的工業基地之一,成為國家重要的石油化工、生物制藥和裝備制造基地。
做為歷史古城,蘭州有不少旅遊景點
作為甘肅省省會、西北地區的中心城市,蘭州的交通地位十分重要:北達敦煌,南抵甘南,西至西寧,東入銀川,可以說是到西部旅游的必經之地。黃河水奔騰不絕,自西向東流過蘭州,將其夾于南北兩山之間,使之成為一個東西向延伸的狹長型城市。就旅游景點來看,最突出的要屬黃河沿岸的“百里黃河風情線”了:中山橋、水車園、黃河母親雕像,以及夜晚的白塔山夜景,都是來到蘭州不能錯過的景致。日日夜夜、經流不息流向遠方的黃河水,使蘭州成為一座“有性子”的城市,那滾滾濁浪和陣陣濤聲,不僅養育了蘭州一方水土,也造就了蘭州人豪爽、粗獷的性格,這座城市也因為擁有黃河而愈發地溫暖、豐盛。
蘭州市區有眾多景點值得停留二三日,這些景點有中山橋、白塔山公園、黃河母親雕像、白雲觀、西關清真大寺、正寧路夜市、大眾巷美食街、張掖路步行街、五泉山公園、黃河索道、甘肅省博物館等。
蘭州中川國際機場
蘭州中川國際機場,是西北地方主幹機場之一
蘭州中川國際機場,位於蘭州市永登縣中川鎮,距市中心約75千米,為4E級國際機場,是西北地方主幹機場之一,甘肅省省會蘭州市的空中門戶、西北地方的重要航空港、國際備降機場。
蘭州西站
蘭州西站搭乘城鐵至中川機場,是目前最快捷經濟的方式
蘭州西站,是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鐵路車站,是中國西部最大規模的路網型鐵路客運樞紐站,也是鐵路總公司規劃的十大區域性客運中心之一。 2009年,蘭州西站開建;2014年3月24日,車站主體工程竣工;2014年12月26日,車站正式投入使用。 截至2017年9月1日,蘭州西站總建築面積約26萬平方米,站場總規模13台28線。
蘭州火車站
蘭州火車站是早期蘭州的火車交通輸紐
蘭州火車站,位於中國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屬於在市中心區,是早期蘭州的火車交通輸紐,近年來由於蘭州西站的開通,逐漸分攤高鐵動車等新型路線業務,並且加大改建及擴建工程,但隨著出行人潮仍在增長,此站仍是一個繁忙網站。
蘭州中山橋
中山橋位於蘭州市城關區濱河路中段北側白塔山下
黃河鐵橋又名中山橋,位于城關區,是蘭州最重要的地標建筑之一,也是游客到蘭州游玩一定要去的地方。鐵橋長兩百多米,寬約有七八米,保持了一百多年前修建時的黑色鐵架橋身,十分古樸。在百年來的修繕過程中,橋身上還架起了5座大鐵拱,氣勢美觀。鐵橋南側橋頭處,有金色的“中山橋”三個大字,還有一塊刻有“黃河第一橋”的古老石碑,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到此合影,作為來過蘭州的留念。
蘭州白塔山公園
白塔山公園位于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北部,因山頭有一座白塔寺而得名。該寺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朝,寺平面呈長方形,白塔居中,塔身為八面七級,高約十七米,上有綠頂,下有圓基,通體潔白,挺拔秀麗。塔南是三大寺樓,北面是準提菩薩殿,東西各有配殿數間。
白塔寺
登白塔山頂,可俯視蘭州市容,集精巧的建筑結構和精湛的雕刻藝術于一身,又幾經強烈地震,毫無損傷,充分顯于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力,是我國古代建筑的杰作。白塔與黃河上的鐵橋構成雄渾壯麗的畫面,成為蘭州市的象征之一。
由白塔山公園放眼黃河,氣象萬千
白塔七級八面,為實心磚塔。每級每角均有翹起的磚刻小龍頭,下系風鈴,隨風飄蕩,聲清音脆。高約17米,各面雕有佛像,檐角系有鐵馬鈴。塔外通涂白漿,如白玉砌成。白塔山1958年辟為公園,總建筑面積8,000多平方米,分為三臺建筑群,依山而筑,飛檐紅柱,參差有致,各建筑以亭榭回廊相連,四通八達。
公園內及週邊還有黃河奇石館、裕固族接待帳房、有水濂觀音洞、關帝廟、駐春亭、蘭臺、丹亭、鳳嶺山、三官殿、觀音洞、藥王殿、財神殿、三間靈官樓、三教道統祠、三皇殿、羅漢殿、三星殿、鳳林香裊牌樓、秀映三臺(鳳林古關,南望皋蘭山、三臺閣)、文昌宮、魁星閣(百花茶廳)、十王殿、四圣宮、玉皇閣、祖師殿、迎旭客閣、東風亭、喜雨亭等眾多景點。
蘭州黃河母親雕像
蘭州《黃河母親》雕像已成為黃河的重要地標
《黃河母親》是表現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的石質雕塑藝術品,位于蘭州市黃河南岸的濱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園北側,長6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40余噸。作品由"母親"和"嬰兒"組成構圖,分別象征了黃河母親和華夏子孫。作品在全國首屆城市雕塑方案評比中獲優秀獎。“黃河母親”現已經成為蘭州的標志性雕塑,也代表著蘭州形象。作者何鄂,甘肅著名雕塑家。
蘭州白雲觀
蘭州白云觀也叫呂祖廟,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是由陜甘總督瑚松額捐俸修建的,也是古代蘭州三觀之一。蘭州白云觀就位于美麗的黃河風情線上,是蘭州百里黃河風情線上古觀建筑與仙道文化融為一體,并以其特有的道教文化底蘊豐富著黃河岸邊的風情,且開放接待游人觀光的一座古樸典雅的名勝古跡,是經蘭州市人民政府批準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蘭州白云觀管理委員會成立,現為省市道教協會所在地。
蘭州白雲觀是西北最大的全真道觀
觀址坐落在崔家崖西端崖頭的極壽山,東起大戶村,西至范家坪,南靠大金溝,北臨黃河。觀依崖頭坡面建筑,除王母宮、百子宮朝西外,其余主要建筑均坐西向東。占地約五十畝,崖高80米,廟高100米,供奉呂祖(洞賓)、壽星、玉皇及各種神像。分東西兩個山門,從東山門到玉皇殿為整個建筑群的中軸線,布局嚴謹,層次分明,上下重疊,左右對稱,均為具有民族風格的古建筑結構。主體是崖頂玉皇殿,雕梁畫棟,工藝精細,裝飾獨特。尤以琉璃瓦面配以高出屋脊的鎦金巨型圓頂光彩奪目,出蘭州西關即可看到,夕陽西照,光芒四射,堪稱一絕。
蘭州西關清真大寺
蘭州西關清真大寺是穆斯林客商所建,俗有“客寺”之稱。位於蘭州市西關街西端(臨夏路西端,五條馬路匯合處)。始建于明朝洪武或永樂年間,史載重建於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雍正年間曾有擴建,民國初年又擴建臨街鋪面和院內沐浴室等附屬設施。大寺占地面積4800多平方米(約7.5畝)。
西關清真大寺始建于明朝洪武或永樂年間
原寺包括外院大照壁、沐浴室;內院幫克樓、禮拜大殿;北院學房、宿舍等三部分。大門、幫克樓、禮拜大殿均為中國宮殿式建築,都是飛簷翹角,其突出特點是大殿與幫克樓和二門之間以穿廊相連,四層六簷,十六七米高的幫克樓與巨集偉莊重,造型奇巧,可容千人禮拜的大殿相配襯,顯得氣勢恢弘,佈局合理,獨居匠心,是蘭州市清真寺中的伎使者,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蘭州正寧路夜市
正寧路夜市是蘭州六大夜市之一
正寧路小吃夜市位於雙城門到南關十字的慶陽路的南端,是蘭州六大夜市之一,整條小吃街大概有 200 米左右,主要是一些北方的小吃,品項多元,主要都是炸,烤,炒,煮,之類的,例如:油炸洋芋(北方稱為土豆,臺灣慣稱為馬玲薯),各式燒烤,烤羊肉,烤魚,烤魷魚,山東煎餅,炒海鮮,炒麵,雞蛋醪糟,酸湯餃子,蘭州涼皮,陝西搟面皮,臘肉夾饃等。
大眾巷美食街
大眾巷美食街是老蘭州地道美食的代表
大眾巷美食街是蘭州市中心的一條巷子,它是蘭州老城區的一個縮影,是這座城市市井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老蘭州地道美食的代表。
張掖路步行街
張掖路步行街自古以來一直被認為是蘭州的“王府井”
張掖路自古以來是蘭州的城市標志和中央商務區的核心地段,一直被認為是蘭州的“王府井”,是蘭州人心目中資格最老的商業街,也是最具文化歷史底蘊的街道。
五泉山公園
春天的五泉山公園
五泉山公園位於蘭州市城關區皋蘭山,占地26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一萬多平方米,公園於1919年至1924年營建而成,為甘肅第一名園 。五泉山公園有明清以來的建築群10餘處,1,000餘間。現存最早的一所建築系明代洪武五年(西元1372年)所建,距今已有600餘年。
蘭州黃河索道
蘭州黃河索道是全國惟一黃河穿城而過的索道
蘭州黃河索道於一九九四年八月十六日建成運營,為單線脈動迴圈吊廂式索道,共有四組吊廂,每組三輛,每輛可乘坐6人。索道上、站高差157米,兩站平距1041米,其運營速度為2-4米/秒。索道下站位於市中心北段環境優雅的南濱河路綠色長廊中段,東臨中山黃河鐵橋,西依白雲觀,蘭州水園,黃河母親,北跨風景秀麗的白塔山;上站位於白塔山公園牡丹亭西側。橫跨于大河之上的蘭州黃河索道--被稱為"天下黃河第一索",是全國惟一黃河穿城而過的索道。
甘肅省博物館
甘肅省博物館——甘肅絲綢之路文明展
甘肅省博物館彙集了甘肅從遠古時期到近現代的珍貴文化遺存,館藏珍貴歷史文物、自然標本8萬餘件(組),尤以新石器時代之冠的甘肅彩陶、漢代簡牘文書、漢唐絲綢之路珍品、佛教藝術萃寶、古生物化石等珍貴文物為特色。
水車博覽園
水車博覽園再現了50多年前黃河兩岸水車林立的壯觀景象
2005年8月26日,被譽為“水車之都”的蘭州建起了一處水車博覽園,再現了50多年前黃河兩岸水車林立的壯觀景象。蘭州水車博覽園位於百里黃河風情線濱河東路黃河南岸。東連中立橋碼頭、體育公園;西接親水準臺、蘭州港、中山橋、白塔山公園等景點。蘭州水車博覽園由水車園、水車廣場、文化廣場三部分組成,是一個展現水車文化的主題公園。
郎木寺(東方小瑞士)
郎木寺鎮是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和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共同下轄的一個小鎮,白龍江穿鎮而過,雖說是江,但寬不足2米。其中江北的賽赤寺屬于甘肅碌曲縣,又叫“達倉郎木賽赤寺”,江南是格爾底寺,屬于四川若爾蓋縣,又叫“達倉郎木格爾底寺”,兩座寺廟均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而中間夾著回族的清真寺,兩個藏傳佛教的寺廟在這里隔“江”相望。
郎木寺有東方小瑞士之美稱
另外說到白龍江,其實可以算是長江支流嘉陵江的支流,發源于郎木寺,流經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四川省若爾蓋縣、甘肅省甘南州的迭部縣、舟曲縣、隴南市的宕昌縣、武都區、文縣,在四川廣元市境內匯入嘉陵江。白龍江流域內多民族雜居,主要有漢、藏族、回、羌、蒙古、苗等民族。歷史上,是漢族與少數民族融合的重要區域,是漢蜀之間的戰略要地,中國工農紅軍過川入隴的重要通道,流域內歷史戰爭遺跡遍布。有陰平古道、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俄界會議”會址、天險臘子口戰役遺址等知名歷史遺跡。
白龍江峽谷(納摩大峽谷)
白龍江峽谷的入口就在格爾底寺內最深處,又稱納摩大峽谷,可以徒步或者騎馬進入游覽,峽谷周圍怪石林立,景觀奇幻秀美,峽谷里有幾片小草原可以野餐,還有“仙女洞”、“老虎洞”、“中陰洞”等充滿宗教奇幻故事的景觀。峽谷周圍是一片怪石林立的山峰,在山峰腳底,也有星羅棋布的小型草原。從峽谷盡頭上山一直到達山頂,還可以看到整個郎木寺鎮美麗的全景。
白龍江峽谷是個可以行腳的路線
格爾底寺
格爾底寺位于郎木寺鎮的四川部分,全名叫“達倉納摩格爾底寺院”,寺內的五世格爾登活佛肉身殿是郎木寺景點中的精華,供奉著圓寂后幾百年都不腐壞的活佛肉身,十分神奇。不過肉身殿并不能隨時看到,大約三五天會開放一次,只有有佛緣的游客才能見到。格爾底寺是格魯派的寺院,轄有18座分寺,現有僧人500左右。在格爾底寺旁還有一座伊斯蘭教清真寺。除此之外,有著600多年歷史的格爾底寺里還有很多值得參觀的殿堂,每一座都有奇幻的故事,可以尋找一位當地人一一講述,感受宗教故事的奇幻。
格爾底寺位于郎木寺鎮的四川部分
格爾底寺是四川省西北部的藏傳佛教大寺之一,在四川省、甘肅省、青海省藏區有一定影響。寺內供奉著第五世格爾登活佛的肉身靈體,到2010年已有200多年。
甘丹賽赤寺
甘丹賽赤寺在甘肅省一側,建筑金碧輝煌,每一尊大殿都以鍍金為頂。賽赤寺是西藏三大寺之一的哲蚌寺的子寺,屬于藏傳佛教(格魯派)較大的寺院。“賽赤”為藏文音譯,其含義是“金色寶座”。清晨晨霧繚繞,大殿卻金光閃閃,非常適合攝影。
甘丹賽赤寺在郎木寺甘肅省一側,地勢較格爾底寺為高
賽赤寺創建于1748年,創始人即第一任池巴(寺主活佛)堅贊桑蓋是出類拔萃的大學者。堅贊桑蓋出生在甘南地區,11歲受戒出家,27歲前往拉薩學法,投拜名師潛心學法,以無量功德和出類拔萃的學問在西藏甘丹寺坐上“賽赤”寶座,成為甘丹寺第53任“赤哇”,這是佛學界至高無上的榮譽。在他70歲時(1748年)時應家鄉人民再三請求,經允許返回故鄉弘揚佛法,創建了甘南賽赤寺。
郎木寺曬佛節
賽赤寺現有聞思院、續部學院、時輪學院、醫學院、印經院等五大學院。現對外開放大經堂、彌勒佛殿、肉身寶殿、宗喀巴大殿四個殿區。賽赤寺大白塔前的山坡上有個曬佛臺,每年農歷正月十三是曬佛節,展曬巨幅釋迦牟尼佛像唐卡。曬佛節是當地一年中規模最大、最為隆重的宗教節日。周邊僧俗民眾都會身著盛裝,前來朝拜。寺東,舒緩的山體頂部突拔起高聳的紅巖赤壁,是郎木寺的標志“紅石崖”。
郎木寺的標志“紅石崖”
甘南賽赤寺有個很特別的地方——天葬臺,在寺院后山約300米處、貼近山根的一個比較緩的山坡上,是安多地區最大的天葬臺之一,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據說是甘南唯一開放可以參觀的天葬臺,若征得去世者家屬同意,可以前去觀看天葬。
尕(ㄍㄚˇ)海湖
來到碌曲不能錯過尕海湖。夏日的尕海湖,野花鋪蓋著一望無際的遼闊草原,煙波浩淼的神湖萬鳥聚會,這裡是雪域高原真正的香巴拉,是甘南碌曲境內的高原明鏡。尕海湖距縣城49公里,在國道213線400公里處,海拔3480米,候鳥自然保護區面積為16.2萬畝,大小湖水面積為15000畝,平均水深為1.5米,是甘南第一大淡水湖,是青藏高原東部的一塊重要濕地,被譽為高原上的一顆明珠。1982年被評為省級候鳥自然保護區,1998年尕海湖與則岔石林一起被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尕海湖彙集瓊木旦曲、翁尼曲、多木且曲等山丘的流水,經周曲注入洮河。尕海湖往西南行50幾公里,便到瑪曲縣,那兒就是黃河第一彎。尕海往東南行40幾公里,便到郎木寺。
尕海草原的天空深邃如井,雲如裙裾。鑲嵌於草原之中的聖湖像一面明淨的鏡子,倒映著藍色的天,白色的雲。近處的湖面上,鳥飛魚躍,波瀾壯闊。8月是草原最好的季節,柔風夾雜著湖畔的花香撲面而來,頓感心曠神怡。湖邊成群飛起的水鳥吸引了遊者的目光。這種水鳥黑羽白腹,秀美的雙腿及長長的嘴巴紅得鮮豔,它們時而在空中盤桓,時而掠過水面,輕落於草甸,一起一落間,身姿舒展優美。
在當地,關於尕海湖有許多美麗的故事流傳。其一是,傳說很久以前,在尕海灘這片美麗的草原上,七仙女們輕歌曼舞,採摘野花時,跌落了一顆翡翠,頓時化作碧波萬頃、煙波浩淼的聖湖,從此尕海湖就成為滋潤尕海草原生靈的源泉。其二是,傳說尕海湖是以女神的化身,是亞洲一大山神之臣的妻子、水龍王的女兒。當初山神派大臣來管轄這片草原,使得尕海這處草原水草肥美、生靈興旺,大臣之妻、水龍王的女兒勒加秀姆對這片草原情有獨鍾,產生了深深的眷戀之情,故後來大臣離去之時,水龍王的女兒舍夫戀地而留在了這裡,化作下汪清泉,滋潤著尕海草原的萬物生靈,這就是現在的尕海湖,群眾親昵地稱其為“勒加秀姆”。群眾把該湖成為“聖湖”、“聖水”,意思是說尕海這片草原已神靈化了,“勒加秀姆”的血液(即湖水)已滲透到尕海草原的所有山山水水。任何人都不能污染湖水,濫挖草原,幹任何損害草原生態的事情就是對神靈的傷害,是要受到懲罰的。
尕海湖四面環山,發源于南山郭爾莽梁的瓊木旦曲、翁尼曲、多木且曲三條河流注入該窪地後,與窪地泉水成為尕海湖永不枯竭的源泉。湖的四周形成了大片的沼澤地,水中生長著泥鰍、石花魚等水生物。沼澤和草甸中成長的苔蘚及蕨麻、梅花藻等多種植物,為鳥類提供了廣闊的覓食點和棲息空間。每年春末夏初,成群的白天鵝、灰雁、班頭雁、灰鶴、棕頭鷗、赤麻鴨、綠翅鴨、針尾鴨、鸕鷀、草原百靈等近百種鳥類,從南方和東南亞一帶飛來,在這一高原“神湖”安家、產卵、育雛。也別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一群群在這裡棲息、繁殖越夏,因此成為國內黑頸鶴的重要繁殖地之一。
洮河源國家濕地公園
洮河是黃河上游第二大支流,黃河來水量最大的支流
青海洮河源國家濕地公園位於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賽爾龍鄉,是青藏高原高寒濕地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濕地公園規劃總面積38393公頃。濕地總面積為13820公頃,公園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宣教區、保育區、合理利用區,洮河源國家濕地公園內有高等植物324種,藥用植物有133餘種,野生動物191種,國家Ⅰ級保護野生動物有11種,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19種,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普通鸕鷀、灰雁等25種。
青海洮河源國家濕地公園有多種國家級保護野生動物
洮河是黃河上游第二大支流,黃河來水量最大的支流,也是河南縣境內惟一的不凍河,洮河在河南縣境內河段流程約84千米,平均徑流總量40533立方米。洮河從河南縣流出,曲折東流入甘肅境內,流經碌曲、臨潭、卓尼、岷縣、臨洮,於永靖縣注入黃河劉家峽水庫,全長673公里,流域面積25527平方公里。
河南蒙古族自治縣
全稱是「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是青海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縣,俗稱“河南蒙旗”。地處青海省東南部,東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碌曲縣,南接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西南與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海南州同德縣毗連,北與澤庫縣相鄰,處於青甘川三省結合部,素有青海省南大門之稱。海拔3600米,行政區域面積6700平方千米。
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是青海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縣,俗稱“河南蒙旗"
河南縣是全國面積最大的有機畜牧業生產基地,全國三大名馬之一的河曲馬,青海優良畜禽品種歐拉羊是自治縣的優勢畜種。河曲草原屬典型的高寒草甸型草場,地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四大無公害超淨區之一”的青藏高原東南部地帶。
冬天的河南蒙旗
河南蒙古族自治縣總人口4萬人,蒙古族占總人口的93.21%,是中國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縣。有蒙古族、藏族、漢族、回族、土族等民族。河南縣的旅遊區域有:拉卡寺、曲格寺、香紮寺、達參寺、聖湖、仙女洞、吉崗山野生動物觀賞、黃河大峽谷風景區及草原風光旅遊景點。
炎熱難當的盛夏季節,這裡卻是野花飄香、百鳥爭鳴、氣候涼爽宜人
其草場主要特色有幾個方面:其一,河南縣有天然草場9847萬畝,是青海著名的天然優質草場之一;其二,正值內地炎熱難當的盛夏季節,這裡卻是野花飄香、百鳥爭鳴的晚春季節,氣候涼爽宜人(平均氣溫為10℃),是人們避暑的好去處;其三,這裡是純牧業縣,無任何工業污染,只要到這裡,才會領略到天藍、水清、空氣新鮮的草原風光;其四,古老的蒙羊種“歐拉羊”;被譽為“雪域之舟”的犛牛,聞名遐邇的河曲馬,更為這片草原增添了亮麗的景點。
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的社交盛宴
河南蒙古族自治縣位在青海省黃南州最南端, 其縣治優甘寧鎮之騰格里博物館,主要為記載當地蒙古族之歷史及 文物,館內有一幅全世界最長癿一幅「歷史唐卡」,描述元朝以來蒙 古親王在此發展之歷史,優甘寧鎮距離隆務鎮約 140 公里。
河南縣黃河大峽谷
陡峭的石壁上上有許多巖洞,黃河水流湍急,氣勢磅礴。
位在青海省黃南州河南縣內,與青海果洛州及甘肅甘南州接壤,為三江源保護區內之黃河第一灣,看黃河在此切割高 原奔騰而出,位置距離陸務鎮約 200 公里。黃河大峽谷位於河南縣縣城西南56公里的寧木特鄉境內,全長30公里,黃河兩岸高山聳立,松柏茂盛,陡峭的石壁上上有許多巖洞,黃河水流湍急,氣勢磅礴。
同仁(熱貢)
同仁市,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轄縣級市,藏語俗稱“熱貢”,意為夢想成真的金色谷地,位於青海省東南部,是州人民政府所在地。隆務鎮,隸屬于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地處同仁市中部隆務河畔,是黃南藏族自治州和同仁市政府所在地,位於隆務河中段的精華地帶。
同仁、熱貢、金色谷地幾乎為同義詞
熱貢泛指的是青海省東部同仁市與澤庫縣區域,其後逐漸以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隆務河畔的熱貢(藏語金色谷地)而得名,並隨著隆務寺的興盛而發展。該藝術流派在熱貢地區的吾屯、年都乎、郭瑪日、尕沙日等藏族、土族聚居村,數百年來村中男子十有八九都傳承著從宗教寺院傳入到民間的佛教繪塑藝術,其從藝人員之眾多,群體技藝之精湛,歎為觀止,故同仁有藏畫之鄉的美譽,而隆務鎮及周邊地區聚集大量唐卡畫師。
熱貢的週邊吾屯下寺
熱貢西接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同德、貴南、貴德三縣,這裡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民族雜居,宜農宜牧,是青海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的結合部。其中貴德縣與青海農耕文化的發祥地河湟谷地緊緊相連,深受漢文化的影響,被譽為青海小江南。
一年一度的唐卡繪畫大賽
隆務寺
隆務鎮境內隆務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1301年,是藏傳佛教“熱貢藝術”的發源地,已有699年的歷史,是青海較古老的藏傳佛教寺院之一,是安多藏區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南地區最大的格魯派寺院。
隆務寺是安多藏區六大寺院之一
黃南州熱貢藝術館
黃南州熱貢藝術館是青海省唯一的藏畫研究機構。藝術館始建於1982年,時稱“熱貢藝術研究籌備小組”隸屬青海省文聯管轄。全館現有展廳五個:唐卡廳、雕刻廳、堆繡廳、沙盤廳、文物廳。館藏明、清時期作品近百件,近代精品1000多件,版畫、雕塑等作品100多件。現有工作人員15名,其中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1人,高級工藝美術師1人,工藝美術師4人。
黃南州熱貢藝術館是青海省唯一的藏畫研究機構
六月會
熱貢六月會是藏族、土族群眾中盛行的大型祭祀表演活動,流傳于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每年農曆六月十七日至六月二十五日之間舉行,舉辦活動的村莊有五十多個。熱貢六月會已流傳一千四百多年,其祭神方式在全藏區是獨有的。
六月會在不同村莊呈現出多樣性
為了慶祝和平安寧,他們舉行了隆重的祭典活動,祈求消災去難人壽糧豐,熱貢六月會即從此發展而來。六月會有固定的階段時間,它是每年農曆六月十七到二十五。正式參加者是所有的男子和年輕未婚的少女,其他人只是觀賞者。六月會的節目形式多種多樣,氣氛熱烈而莊重。具體日程少則包括煨桑、請神、龍鼓、舞蹈、祭祀等,多則還有上口釺、開山、小品和山歌等。
六月會也有一些較怵目驚心的場面
六月會從頭到尾貫穿歌舞表演,主要分為“拉什則”(神舞)、“勒什則”(龍舞)和“莫合則”(軍舞)三大類,在不同村莊呈現出多樣性。熱貢六月會具有很強的傳統文化特點,它集儀式、慶典、歌舞、民間小戲表演為一體,具有藝術學、宗教學、人類學、民俗學、文化學等方面的研究價值。
甘加草原(甘加秘境)
甘加草原,一般也稱為甘加秘境,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甘加鄉,位於夏河縣西北20公里處,臨青海,有公路直通縣城。甘加草原屬于草甸草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主要畜牧業基地之一。這里人口少面積大,草原卻遼闊無際,是一處極為寶貴的自然旅游景區。
八角城是甘加草原上之重要景點
甘加草原幅員廣大,其中涵蓋數個景點,有白石崖溶洞、白石崖寺、八角古城、千年苯教寺院作海寺、諾日朗卡觀景臺、一世嘉木祥故居等,由縣城出發遶行一圈約為80公里,需時半日以上。
白石崖溶洞
白石崖溶洞距夏河縣城30多公里的甘加鄉境內,傳說蓮花生大師之化身在此修行,偌大的草原齊齊地被裁割下來,分成上下兩層,層與層之間形成了一道很長很高的陡峭石崖,當地人稱白石崖。
白石崖溶洞入口處
白石并不純白,可能是與綠色對比而得名。白石崖東西走向,長約15公里,寬約5~6百米。從遠處望,恰似白玉屏風,橫在半空,在藍天碧日輝映下熠熠閃光,蔚蔚壯觀。在白石崖根部偏西處,有一眼可容三、四人進出的溶洞,洞里有潺潺流水,曲徑通幽,溶巖造型千姿百態,形人似物、維妙維肖。 據說白石崖溶洞綿延百里,可通到青海循化縣境內,是一處待開發的旅游勝地。對想要探險、尋求刺激的人來說是個絕好的境地。
白石崖溶洞遺址(又稱白石崖 1 號洞舊石器遺址),是當地藏傳佛教寺院白石崖寺的進修洞和夏河縣著名的旅游景點,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甘加鄉白石崖村西北方向 400 米處達里加山石崖上,海拔 3282 米。該洞穴內部空間較大,由長達 70 余米的洞穴入口及高度差異較大的 4 個洞室組成,洞穴入口總體呈 13° 左右向上傾斜延伸。因 20 世紀 80 年代當地群眾在洞內發現人骨化石,白石崖溶洞被確定為舊石器時代遺址。2016 年洞穴內首次發現打制石制品,2018、2019 年蘭州大學和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兩次正式考古發掘。2019 年該遺址被公布為夏河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9 年該遺址被公布為夏河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該溶洞目前由白石崖寺 (相距約一公里) 寺方負責運營及維護,因此進入必須收取門票40元(2020年),進入溶洞會有阿克帶領進入,另外請自行準備照明手電筒及防滑鞋等用具。
白石崖寺
甘加白石崖寺,全稱“甘力口白石崖寺桑俄蒙吉林”,位于甘肅甘南州夏河縣甘加鄉境內。傳說該寺是甘加班智達于藏歷第十一繞迥木雞年(1644年)創建。該寺為歷世女活佛光日倉的駐錫寺院。
白石崖寺位於村落的上面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由俄旺丹尖參法臺出任該寺赤哇。后啟請二世嘉木樣作為該寺寺主,之后由歷世嘉木樣護持該寺,并委派赤哇、領誦師、更察布等。寺內奉安的圣物有:賢劫千佛畫像7幅、金剛持像、干手干眼觀音菩薩像、光日,貢動仁增華茂之顱骨等,另有佛塔、白檀木制作的勝樂金剛壇城及《甘珠爾》大藏經、《宗喀巴師徒全集》等。每年舉行春、秋、冬季法會。現寺院重新開放,建有大經堂及僧舍等,有寺僧50余人。
八角古城
八角城在甘肅省夏河縣甘加灘東部央曲河與央拉河交匯的臺地上,這里是古代甘青交通的要沖,也是歷代中央政權與吐谷渾、吐蕃、西夏、嘶羅王朝劇烈爭奪的軍事重鎮。現八角城遺址基本保存完整。1981年被列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八角城顧名思義有八個城角,但實際為一個“十字”形狀,長2193.4米,城外廓現存殘垣全長1080米,城內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外廓正面偏東有一塊140×100米的廣場,其北有一排建筑殘基環繞城廓,期間引央拉河入廓,城內城垣保存基本完好,唯北垣有15米長的一段,為近代用石塊補筑。
八角古城旁有一觀景臺可總攬全景,此圖應為空拍圖
城外有護城河、護城壕,還有外廓,南門外另有外城。從建筑工藝上看,該城系唐以前所建,建筑形式上突破了方形格局,十分獨特。城雖不小,但城角之間距離均在弓弩的有效射程之內,可互為照應,因而易守難攻。在八角城曾發掘出大量文物,如唐宋時期的金屬貨幣、銅牛、方磚條磚、簡瓦、板瓦。另外在八角城周圍的平地、丘陵、臺地上,無處不有古代棄耕的層層梯田,有的地方梯田一直修至山頂,昔日這里經濟之發達、人煙之稠密,由此可見一斑。 八角城位于夏河縣城北35公里,地處甘加草原的河臺地上。
八角古城觀景臺
千年苯教寺院作海寺
作海寺,始建于公元十二世紀初葉,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自此至今法脈傳承,從未間斷。作海寺,又稱澤秀寺,全稱為澤秀雍仲苯旦普濟林,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甘加鄉作海村。作海寺,海拔2900米,作海寺坐落在風光優美的大象山之懷,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北面的靠山如大象般傲然而居。作海寺周圍風景獨特,丘山環繞,無比旖旎的自然風光與獨特的風水格局,突顯出作海寺吉祥的天然寶地。典型的高原氣候,春、夏、秋略短,冬季稍長,四季藍天白云,風景怡人。
作海寺不止是有近千年的歷史,也是甘南州唯一一座苯教寺院
作海寺,是一座雍仲本教寺院,也是夏河縣境內唯一傳承苯教的寺院。在甘南州宗教相關部門批準開放的7座寺院中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無垢光榮經記載,“雍仲本教”是古象雄王子敦巴辛饒彌沃如來所創立之教法,形成大乘信仰的古象雄佛法。其歷史距今約一萬八千年。歷史上因修行雍仲本教而成就虹化身并從無間斷的大成就者有二十四位,而其他有間斷的虹化身成就者則更是不計其數。雍仲的含義為;雍表示勝義無生;仲表示世俗無滅;意思為萬法皆有真諦和俗諦的一面。
甘加草原觀景臺(諾日朗卡)
由夏河道桿加草原的路上,途經諾日朗卡觀景臺,此處距離夏河縣城約為八公里,地處高地(海拔3397米),視野開闊,是一覽甘加草原的最佳地點。除了飽覽甘加草原外,天氣好時可遠眺三十公里外白石崖背后的達里加山(海拔3800米)。
諾日朗卡觀景臺天氣好時可遠眺三十公里外的達里加山
拉卜楞寺(世界藏學府)
拉卜楞寺,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藏語全稱為:“噶丹夏珠達爾吉扎西益蘇奇具瑯”,意思為具喜講修興吉祥右旋寺。簡稱扎西奇寺,一般稱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語“拉章”的變音,意思為活佛大師的府邸。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譽為“世界藏學府”。鼎盛時期,僧侶達到4000余人,1980年對外開放旅游。2018中國西北旅游營銷大會暨旅游裝備展上,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
夏河拉卜楞寺的曬佛活動在每年一度的正月“毛蘭姆”祈願法會上舉行
寺主是第六世嘉木樣呼圖克圖,其他領導人包括八大堪布、四大賽赤。拉卜楞寺在歷史上號稱有108屬寺(其實要遠大于此數),是甘南地區的政教中心,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國最好的藏傳佛教教學體系。整個寺廟現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樣活佛時期所建的佛殿,是位于大經堂旁的下續部學院的佛殿。1982年被中國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城西0.5公里處。本名噶丹夏珠卜達吉益蘇奇貝瑯,簡稱扎西奇寺,是我國藏傳佛教(即喇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之一,一般稱拉卜楞寺。第一世嘉木樣阿旺宋哲大師創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五十三年(1714)建立“拉章”(即嘉木樣佛宮),“拉章”音變為“拉卜楞”,意為寺院最高活佛府邸。
寺院坐北向南,占地總面積86.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0余萬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學院、16處佛殿、18處昂欠(大活佛宮邸)、僧舍及講經壇、法苑、印經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偉建筑群,房屋不下萬間。
夏河是以拉卜楞寺為旅遊中心的藏區縣城,周邊集合眾多旅遊景點
拉卜楞寺宗教體制的組成以聞思、醫藥、時輪、吉金剛、上續部及下續部六大學院為主,在全蒙藏地區的寺院中建制最為健全。聞思學院是其中心,又稱大經堂,有前殿樓、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數百間房屋,占地十余畝,為藏式和古宮殿式的混合結構,頂上有鎏金銅瓦、銅山羊和法輪、幡幢、寶瓶等裝飾物。它以顯宗為主,著重研習印度佛學家所著的五部大論(《釋量論》、《般若論》、《中觀論》、《具舍論》、《戒律論》)。
全寺所有梵宇,均以當地的石、木、土、茴麻為建筑材料,絕少使用金屬。整體建筑下寬上窄,近似梯形,外石內木,有“外不見木,內不見石”之諺。各廟宇依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級,分別涂以紅、黃、白等土質顏料,陽臺房檐掛有彩布帳簾,大中型建筑物頂部及墻壁四面置布銅質鎏金的法輪、陰陽獸、寶瓶、幡幢、金頂、雄獅。部分殿堂還融合和吸收漢人建筑成就,增蓋宮殿式屋頂,上覆鎏金銅瓦或綠色琉璃瓦。
拉卜楞寺轉經長廊繞行一圈約為3.5公里,有大小2千多個轉經筒,為世界之最!
拉卜楞寺內珍藏的民族文物和佛教藝術品共計1萬余件。各殿堂內高8米以上銅制鎏金或檀香木雕的大佛就有十六尊。各種質地多樣的中小型佛、菩薩、佛塔、法器等不勝枚舉。寺內還珍藏有歷代嘉木樣大師的衣物和其它生活用品,又有帝王冊封和贈賜的金敕、印鑒、封誥、大幅匾額、千佛樹、珍珠塔、玉如意、隕石、海馬牙等。
拉卜楞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譽為〝中國拉卜楞,世界藏學府〞,保存了完整的額藏傳佛教教學體系。她有世界上最長的轉經走廊,全長七華里,整個轉下來需要2個小時的時間,若是虔誠的三步一跪拜之磕長頭者,則要從清晨至深夜,這是信仰與聞思的魅力。走馬看花三至四小時為宜,若要深入了解,最好由專人引領解說為宜,時間當然是要更長!
大經堂(聞思學院經堂)
在拉卜楞寺整個寺院,共有六大經堂(亦稱學院,藏語稱扎倉),最大的就是聞思學院經堂,又稱大經堂,藏語稱鐵桑浪瓦。其座落在拉卜楞寺的中軸線上,是“磋欽措兌”會議的場所,為全寺的中樞。聞思學院屬于顯宗,主要學習五部大論,共分十三級。其余五學院屬于密宗及其他。顯宗重理解,要系統學習佛學原理;密宗重修持,學僧要接受專門的教育。各學院,均有著極為嚴格的考試升級戒律。
拉卜楞寺建築,最大的就是聞思學院經堂
1709年,一世嘉木樣在初創大經堂時,建有80根柱子。1772年,二世嘉木樣擴建為140根柱子,可容納三四千僧人誦經。1946年,五世嘉木樣又建了前殿院。由此,聞思學院形成了,擁有前殿樓、前庭院、正殿和後殿共數百間房屋,占地10余畝,成為全寺最為壯美恢弘的建築。
前殿樓雕梁畫棟,飛檐斗拱,琉璃瓦頂,顯得典雅華貴,有著鮮明的漢式建筑風格。脊頂有寶瓶、雙鹿相擁經輪等鎏金法飾。在樓上,供有吐蕾贊普松贊干布之像。二層前廊設有嘉木樣大師、四大色赤、八大堪布等活佛們每年正月和七月法會觀會時的坐席,樓下前廊為本院僧官逢法會時的座位。前庭院是本院學僧辯經及法會辯經考取學位的場所,有廊房32間。大經堂正殿東西14間,南北11間,為典型的藏式建筑。
1709年,一世嘉木祥初創大經堂,現今占地10餘畝,為全寺最為壯美的建築群
走進拉卜楞寺大經堂,燈光稍有昏暗,酥油燈特有的香味撲鼻而來,沁人心脾。殿內肅穆靜謐,佛教那神圣莊嚴的氣息油然而生。正殿內,懸掛著乾隆皇帝御賜“慧覺寺”的匾額。殿內南端的中央,設置著嘉木樣總法臺的座位,黃錦裝束,華麗莊重。依次往南,為僧人誦經、集會打坐的座位。座位是木制的,高約十多公分,上鋪彩色圖案的羊絨毯,一字型分列,由南向北鋪開,豁然壯觀。這里就是全寺六大學院舉行聚會、誦經和大法會的大經堂。在這種場合,從保護文物和殿堂的氛圍上是不允許拍照的,只得留心聽講觀看,默記觀到的一切。
1926年,洛克鏡頭下的拉卜楞寺聞思學院經堂,也稱大經堂,是寺中最早的建築
細觀大殿的四周,南面,有氣勢磅礴的巨幅經典唐卡壁畫,十分精美;在大殿的北面,順序排列著釋迦牟尼、宗喀巴、二勝六莊嚴、歷世嘉木樣等塑像;殿內還懸掛著精美的刺繡佛像,且藏有《甘珠爾》等經典;殿頂彩梁高懸,系掛著上空穩懸著的幢幡寶蓋;長方形的立木柱上懸掛著精美的唐卡,頂幕綴飾著蟒龍緞帶。后殿正中,供奉著高大的鎏金彌勒大銅像,左側供奉著歷世嘉木樣大師的舍利靈塔,及蒙古河南親王夫婦和其他活佛的舍利靈塔,共14座,右側為寺內護法神殿。
貢唐寶塔
貢唐寶塔位于拉卜楞寺西南角,由三世貢唐倉·貢曲乎丹貝仲美大師建成于1805年,原名現見解脫大金塔,因塔內供有從尼泊爾迎請來的無量光佛(阿彌陀佛)像而享譽海內外,寶塔造型別致,工藝精巧,在建筑藝術與宗教意義上達到了完美神圣之境界。
貢唐寶塔位於拉卜楞寺轉經繞行之動線上,是一處人潮眾多之熱門景點
現存寶塔由六世貢唐倉·丹貝旺旭大師為丕振宗風,宏教利民,而于1991年2月8日在原寶塔遺址舉行凈地儀軌,主持籌建。工程竣工于1993年7月,于佛祖釋迦牟尼初轉法輪的殊勝節日舉行了開光永存儀式。
貢唐寶塔高五層,31.33米,塔呈菩提式,占地2144.16平方米,由塔剎、塔瓶和塔座組成。塔剎是日、月、星辰;塔瓶是精銅浮雕鎏金八大菩薩;塔座是琉璃瓦裝飾的三層四角形建筑。寶塔外形金碧輝煌,氣勢非凡,內部構造精巧,多寶嚴飾。塔內正中是二層相互貫通的四座佛殿,供歷世貢唐倉靈塔或木雕鍍金像,并藏有兩萬余卷佛經。殿頂供阿彌陀佛、二世嘉木樣和千佛銅像。貢唐寶塔與大夏河水、云杉禪林相映,矗然傲立,巍峨壯觀,現已對游人開放。
冬天的貢唐寶塔,與雪景禪林相映,矗然傲立,巍峨壯觀
貢唐寶塔初建成於1805年,由拉卜楞寺著名學者三世貢唐倉·貢曲丹貝仲美大師著手創建,原名“現見解脫大金塔”,因塔內供有從尼泊爾迎請來的無量光佛像(阿彌陀佛)而享有盛名。1806年,清嘉慶皇帝御賜“佛光普照”匾額一塊。後經四、五世貢唐倉大師耗費巨資,數次修繕,在建築藝術與宗教意義上達到了完美神聖的境界。寶塔歷經百年滄桑,不幸毀於“文化大革命”。1980年,拉卜楞寺院對外開放後,六世貢唐倉丹貝旺旭大師為重振宗風,弘教利民,多方奔走,嘔心瀝血,並在國家、海外華僑、信教民眾的資助支持下,於1991年2月8日親自主持淨地儀軌後動工重建。歷經兩年半,1993年7月,於佛祖釋迦牟尼初轉法輪的殊勝節日,舉行了永存開光儀式。
重建的貢唐寶塔是按原規模款式在拉卜楞寺西南角原址建造的。塔高五層,由塔剎、塔瓶、塔座三大部分組成。塔剎是光彩奪目的日、月、星辰,塔瓶是精銅浮雕鎏金八大菩薩,塔座為琉璃瓦裝飾的三層四角建築,一層四周裝有銅製經輪。寶塔不僅外表宏偉壯觀,氣勢非凡,而且內部更是構造精巧,多寶嚴飾。塔內正中是二層相互貫通的四座佛殿。正面佛殿是華貴的塔中之塔三世貢唐倉靈塔和一、二、四、五世貢唐倉渡金像,左右兩側是度母和普明佛殿,背面是藏經殿,收藏有二萬餘卷佛經。四座佛殿之頂是三百多尊銅佛環抱的第二世嘉木樣塑像。寶塔第三層是千佛殿,收藏有1032尊銅佛。第四層寶瓶之中,供養著近兩米高的阿彌陀佛。塔座和寶瓶內壁還繪有生動細膩的百餘幅壁畫。貢唐寶塔與大夏河水、大林棵相輝映,與拉卜楞寺大經堂、大金瓦寺相呼應,蔚為壯觀。
拉卜楞寺進入寺院區需購買門票40元人民幣,冬季旅遊淡季門票可免門票(並非一定,視寺方之宣怖情況)。進入貢唐寶塔則要另購門票20元人民幣。(2022年12月為止之規定)
大金瓦寺(彌勒佛殿)
大金瓦寺,又叫彌勒佛殿、壽僖寺。大金瓦寺,是因殿頂覆有巨大的金瓦;彌勒佛殿,是因為里面供奉著一尊巨大的彌勒金佛;壽禧寺,是清代嘉慶皇帝御賜給這座佛堂的名稱,現在大殿的正中門楣上,仍懸掛著用漢、藏、滿、蒙4種文字書寫的“壽僖寺”金字紅匾,字跡端莊大方,雍容華貴。大金瓦寺建在拉卜楞寺聞思學院西北不遠處,在拉卜楞寺所有的建筑中它所居的位置是最高的,而且在全寺的中軸線上,比較顯眼和特殊。
大金瓦寺選建在拉卜楞寺的最高處,而且巧妙地加強了體量的高聳感
大金瓦寺坐北向南,殿高近30米,外觀為5層加頂殿樓宇式建筑,暗棕色“邊瑪”墻帶和絳紅色主殿墻,使大佛殿顯得十分莊嚴雄偉。5層以上加建有宮殿式方亭,四角飛檐雕棟,頂部用金筒瓦覆頂,金光燦燦。屋脊上所裝飾的那些銅獅、銅龍、銅寶瓶、銅如意和銅法輪等裝飾法器,也全是鎏金的。舉目上望,在晴空朗日的高原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氣象非凡。據拉卜楞寺72歲的才讓高僧介紹,大金瓦寺兼有尼泊爾佛殿風格,在整個拉卜楞寺的建筑中獨具一格,殿頂的金瓦每塊的價值相當于60頭肥羊。
大金塔寺在寺院眾多建築群中獨立高聳
據專家們調查,3位尼泊爾工匠來到拉卜楞寺之后,住在寺東一個叫塔哇的地方,并在大夏河畔設下工場。大殿奠基開工,煉銅鑄件工藝也同時點火開爐。工匠們按照帶來的圖紙一邊建殿,一邊做模、化銅,一塊一塊地澆鑄佛體的分解銅板,以及殿頂的銅質獅、龍、寶瓶、如意、法輪和一塊塊銅瓦,歷時長達兩年時間。鑄造的最后一道工序是關鍵的鎏金。他們把金子溶解在水銀里,再涂刷在銅件的表面,晾干后用炭火烘烤,然后再用瑪瑙精心軋光。如此重復三四遍,又用了一年的時間,終于全部完成。在同時開工3 年告成的彌勒佛殿里,他們同時如期出色地組裝完成了8米高的大彌勒佛塑像和殿頂所有鎏金瓦和裝飾物。
彌勒佛殿的修建和彌勒佛像的鑄造,總共耗資達5萬兩白銀。大彌勒佛以跏趺式鎏金銅像塑成,和佛殿一樣具有濃郁的尼泊爾風格。整個建筑完成后,轟動一時,3位尼泊爾工匠高超的技藝,備受稱贊。這是拉卜楞寺第一座由外國人負責施工并鑄造佛像的大佛殿,位置在拉卜楞寺的中區和最高處,海拔3100米,在眾多佛殿中卓然而立,地位顯赫。自建成以來220年,這座大佛殿香火鼎盛,成為中尼兩國文化交流和人民友誼的象征。后來,3位尼泊爾工匠還用多年積攢的工錢,另外鑄造了一尊小金佛獻給了拉卜楞寺,至今被供奉在寺院里。
拉卜楞寺世界最長轉經長廊
到拉卜楞寺,花2個小時繞行轉經一圈是必修之功課!
拉卜楞寺擁有世界上最長的轉經長廊,共近兩千多個轉經桶,環繞整個寺院區域,一邊沿著大夏河聽著流水聲,一邊沿著山邊小路起起伏伏,綿延3.5公里長,很是壯觀。要走完路程,轉完所有的轉經筒,大約需要兩小時。長長的轉經長廊,是藏民的希望之路,一般遊客亦可繞轉一圈,體會此心境。很多藏民會花一整天以三步一跪拜之磕長頭之方式繞行一周。
拉卜楞寺曬佛臺
每年正月十三,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毛蘭姆法會
此處隔著大夏河與拉卜楞寺相望,登至頂端是觀看拉卜楞寺全景之最佳地點每年正月十三,拉卜楞寺都會舉行規模宏大的節日,這是甘南藏族人民最期盼、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曬佛節,又稱亮佛節、瞻佛節、浴佛節或毛蘭姆法會。
上百名喇嘛簇擁著,將一幅約500平方米在金黃色綢緞的覆蓋下的彩繡大佛像的佛像唐卡搬到半山腰上,從曬佛臺的頂端向下徐徐展開,舒展在曬佛臺上。現場數萬人觀看,在臺下等候的藏族民眾口里不斷地念誦著向佛像跪拜,表達敬意。此時此刻,法號聲、誦經聲再次響起,人聲鼎沸,鼓樂齊鳴。人們涌向曬佛臺下,將能代表心意的哈達紛紛拋向佛像。整個曬佛儀式將持續幾個時辰,之后眾喇嘛將曬過的佛像小心翼翼地卷起來,扛著佛卷繞寺院轉夠三圈,然后把它安放到原處,曬佛儀式才算結束。
桑科草原
桑科草原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境內,屬桑科鄉,距夏河縣城拉卜楞寺西南18公里,有公路直通。桑科草原屬于草甸草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草原面積達70平方公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主要畜牧業基地之一。這里人口少面積大,僅有4000多牧民,草原卻遼闊無際,是一處極為寶貴的自然旅游景區。這里設有藏式帳篷接待站兩處,每年7-9月搭起藏包,為游客準備新鮮奶茶、糌粑、藏包、手抓羊肉等藏區特色風味,還為游客準備了馬匹、牦牛、射擊篝火晚會等草原旅游節目。游人在這里可以盡情體味神秘淳樸的藏族風情。
桑科草原基本上是免門票,但私人領域及娛樂項目則另行收費
若從夏河縣城或拉卜楞寺包出租車至此一般行情為25元(2022年),若有需要請事先問清楚,另外騎馬等娛樂項目行情則不定,也是最好事先問清楚路程時間及價格!
甘肅省佛學院
甘肅省佛學院新址位于夏河縣桑科草原,距離夏河縣城13公里,學院搬遷項目列入藏區發展規劃,由國家發改委于2013年4月正式批準立項,占地面積為65033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22170平方米,項目總投資10302萬元。
新址位于夏河縣桑科草原旁
拉卜楞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教派六大寺院之一。在長達22年的時間里,甘肅省佛學院依托這座寺院,對來自甘肅省120余座藏傳佛教寺院的600多名學僧進行了培養,其中進行了4年不間斷教育的人數超過80%;同時,甘肅、青海、四川和新疆四省區的70余名新轉世的青年活佛也在這里接受了培養。
在1986年7月12日釋迦牟尼佛祖初轉法輪紀念日正式開學的甘肅省佛學院,是甘肅省佛教協會創辦的專門從事培養藏傳佛教僧人的宗教院校。學院設4個教學班,其中佛教哲學2個班,佛教理論2個班。針對青年活佛的教育則分為文化學習班、進修班和培訓班。目前在校學僧100余名,還有26名青年活佛正在接受培養。
學僧班的宗教學科主要學修《釋量論》《般若論》《嘉華賢論》《班禪徳蘭木》《菩提道次第論階略頌》和《入菩薩行論》等;文化課則主要學習《正字學》《藏文文法修辭》《藏文書法》《梵文書法》《中國歷史》《藏族歷史》和《中外地理簡介》等。
夏河
夏河縣因境內大夏河穿流而過得名
夏河縣為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下轄縣,因境內大夏河穿流而過得名。夏河縣位于甘南州西北部,東、南面分別與合作市、碌曲縣相鄰;北依臨夏州及青海省循化縣、同仁市;西接青海省澤庫縣。夏河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在3000m-3800m之間。夏河境內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世界藏學府拉卜楞、達宗湖、桑科及甘加兩大草原都是知名景點,拉卜楞鎮為縣治之所在,位於縣區中心,海拔約在3000m左右,民族以藏族、回族與漢族為主,在此集結眾多的住宿與餐飲服務。
八坊十三巷
八坊十三巷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區,由大寺坊、祁寺坊、西寺坊、北寺坊、鐵家寺坊、前河沿寺坊、老王寺坊、新王寺坊等八坊,大旮巷、小南巷、壩口巷、北巷、沙尕楞巷、專員巷、大南巷、仁義巷、細巷、擁政路、鐵家寺巷、王寺街等十三巷組成。街巷結構最早形成于清初,具有臨夏傳統建筑的主要特征。各式清真寺融中國古典建筑風格和阿拉伯文化特色于一體,莊嚴肅穆,秀麗壯觀。現存穆斯林居住的院落、清真寺等建筑氣勢宏偉,有裙樓、閣樓、磚雕、木刻等特色工藝。臨夏八坊的古建筑是回族前人在長期的生產生活過程中形成的,是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和資源,對這一特有的地方優勢和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承前繼后,揚長避短,不但可以挖掘其價值和潛力還能更好地弘揚特色文化。
八坊十三巷是個全天候的景區
八坊民居多以四面合圍、對稱封閉式的小型四合院為特征。這種四合院有大有小,依據主人家的經濟實力而定,而且大都講究中國傳統的建房方位--坐北朝南,修有三間堂屋(上房、正房),兩側各修有耳房,院子的東西兩側分別建有廂房三間,實際上是一明兩暗,中為陽,兩旁為陰,也有修南房的。在房屋建筑中講究對稱、均衡格局。一般百姓居民多居住小獨院,有四合、三合、二合式的,只有少數富裕人家還建有偏院、車馬院或一進數院式的,猶如一幅幅徐徐展開的山水畫,在人們眼中漸次展開,置身其中,細細欣賞,方能領略其中清雅韻致。
河州包子源自臨夏
八坊十三巷匯聚了名揚天下的臨夏美食,游客可盡情品味。主要特色美食有:河州包子、東鄉手抓、筒子肉、發子面腸、釀皮子、涼粉、甜麥子、白斬雞、油香、馓子、果果、鍋盔、老炒面、炮仗面、牛肉面、攪團、散飯、東鄉土豆片、糖瓜、三炮臺。
八坊十三巷是個可以快速了解回民文化的景區
八坊十三巷位于臨夏市中心,市區及周邊旅游資源豐富,景點星羅棋布,市區有東宮館(3A)、八坊牛樂園(3A)、東郊公園(3A)、枹罕山莊(3A)、紅園(2A)、十里牡丹長廊、中國馬家窯文化博物館、拱北群、王尚書墓、奧體中心建筑群、摩天輪大橋、萬壽觀等景區。周邊有松明巖(4A)、古動物化石博物館(4A)、蓮花山(4A)、黃河三峽(4A)、大墩峽(4A),以及河州苑、南龍山森林公園、龍首山(3A)、關灘溝(3A)、大山莊峽(3A)、積石民俗村(2A)、藥水峽、鐵溝、槐樹關、太子山、劉家峽水電廠、炳靈寺石窟等景區。
臨夏市區景點
景區內著名景點有八坊民俗館、八坊人物故事館、八坊手工藝館、紅水河、東宮館、新西路伊斯蘭特色街區,老華寺、新華寺、鐵家寺、前河沿寺、紅園、紅園廣場、拱北群、老王寺(老王清真寺)、南關大寺(臨夏南關清真寺)、北寺、前河沿寺(前河沿清真寺)、老華寺(臨夏老華寺)、城角寺、大拱北、國拱北、鐵家寺、大祁寺、新王寺、新華寺、西寺等著名清真寺。
劉家峽水庫
劉家峽水庫位于黃河上游,位于甘肅臨夏永靖縣城西南1公里處,距蘭州市75公里。有許多峽谷和川地相間出現。河水穿過千巖壁立的深邃峽谷,水勢有如萬馬奔騰,景色十分壯觀,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是劉家峽。黃河河水來到這里,轉了一個九十度急彎,然后穿過峽谷向西流去。劉家峽水庫竣工于1974年。為黃河上游開發規劃中的第七個梯階電站,兼有發電、防洪、灌溉、養殖、航運、旅游等多種功能。 水庫地處高原峽谷,被譽為“高原明珠”,景色壯觀。這里的劉家峽水庫,十分有名,值得一游。
劉家峽水庫被譽為“高原明珠”,景色壯觀
到劉家峽游覽,可乘船溯流而上,河水清洌,浪花飛舞;進入峽谷后,但見兩岸奇峰對峙,壁立千仞,景色變化多端,足可與桂林山水、長江的巫峽相媲美。出峽后,眼前是高山湖,湖水蕩漾,襯以藍天白云,別有一番湖光山色。黃河過劉家峽流到蘭州之前,匯入了洮河。大通河和湟水等大支流。在蘭州以上,黃河的含沙量不多,即使在洪水期,含沙率也是百分之五左右。泥沙的主要來源是上述支流,來自干流的很少。根據觀測記錄所得,在蘭州以上的流域地區,每平方公里所流失的泥沙,每年平均約為一千公噸。
黃河河水來到這里,轉了一個九十度急彎,然后穿過峽谷向西流去。水庫地處高原峽谷,被譽為“高原明珠”,景色壯觀。水庫大壩處有電廠和劉家峽旅游公司提供各式游船,游客可乘船直達水庫西南端的炳靈寺石窟參觀游覽。一般游程約需二至三個小時。
炳靈寺石窟
炳靈寺石窟,位于中國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西南約四十公里處的積石山的大寺溝西側的崖壁上,西晉初年(約公元3世紀)開鑿在黃河北岸大寺溝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上下四層。最早稱為唐述窟,是羌語“鬼窟”之意,唐代稱龍興寺,宋代稱靈巖寺,明朝永樂年后稱炳靈寺,“炳靈”為藏語“仙巴炳靈”的簡化,是“千佛”“十萬彌勒佛洲”之意。存有窟龕183個,共計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畫約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溝西岸長約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石窟以位于懸崖高處的唐代“自然大佛”(169窟)以及崖面中段的眾多中小型窟龕構成其主體。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炳靈寺石窟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參觀炳靈寺必須乘坐游船經過劉家峽水庫,旅游旺季坐滿人才開,往返需7、8小時;坐快艇往返只需3小時
西秦、北魏、唐代和明代是炳靈寺歷史上佛教最為興盛的四個階段。炳靈寺石窟的石刻造像,時代不同,風格各異。不論是西秦的驃悍雄健還是北魏的秀骨清像,不論是北周的珠圓玉潤還是隋唐的豐滿夸張,或是宋代的求變寫實,都采用了以形寫神,形神兼備,重在寫神的傳統技藝,它們是佛教觀念、信仰、情緒的物化藝術形式。其造型和雕飾,既籠罩著神奇的宗教氣氛,又極富有現實的生活情趣。造像的主題是佛陀,莊嚴肅穆,詳和可親,菩薩含情脈脈,婷婷玉立;弟子幼稚天真,深沉世故;天王勇猛暴烈,怒目而視,無不塑造的栩栩如生,細致入微。
第169窟,它是炳靈寺規模最大、時代最早、內容最豐富的洞窟,是炳靈寺石窟的精華所在
炳靈寺壁畫,保存到現雖然數量不多,卻反映了十六國時期西北地區人民的社會風貌、音樂舞蹈以及裝飾藝術。這是炳靈寺壁畫重要價值之所在。在169窟西秦建弘元年的壁畫中,可以看到與東晉畫家顧愷之《女史箴圖》中婦女形象極為相似的女供養人。壁畫用遒勁的線條表現了云鬟叉髻、帔巾飄帶、盛裝打扮的婦女形象。隋、唐的壁畫,由于元、明以來密宗畫的刷新重制,保存不多。隋代壁畫主要是8窟南北壁供養菩薩畫像,姿態生動,神情各異。元、明兩代的壁畫較有特色的有3窟西壁上層元代佛教故事畫,南壁元代八臂觀音和168窟南壁明代八臂觀音,以及172窟木閣上的明代木版畫涅槃。這些以密宗為內容的壁畫,其繪畫技法仍然繼承了唐宋傳統。
聯絡地址
桃園市平鎮區金陵路三段18巷1號
03-4581936
陳奕琦
中華文旅產業交流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