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慢為主軸,將行程的計畫以充分體驗為主,不去爭每天多出一兩個景點,五台山就是適合這種節奏,有主題式的去看看。
行程列表
時程 | 行程 | 住宿 |
D1 | 臺北(桃園)→中轉機場→中轉機場或太原武宿機場 | 機場酒店 |
D2 | 太原武宿機場→喬家大院→平遙古城→平遙(130KM) | 平遙 |
D3 | 平遙→五臺山(景區內) (290KM)、顯通寺、塔院寺、:殊像寺 | 台懷鎮 |
D4 | 台懷鎮周邊之黃廟:菩薩頂、羅睺寺、廣仁寺、壽寧寺、三泉寺 | 台懷鎮 |
D5 | 五臺山大朝台:南台錦鏽峰、:獅子窩、吉祥寺、西台掛月峰、中台翠岩峰、澡浴池、北台葉鬥峰、東台望海峰(76KM) | 台懷鎮 |
D6 | 五爺廟、黛螺頂→佛林寺→渾源縣(340KM) | 渾源縣 |
D7 | 渾源縣→北嶽恒山、懸空寺、天峰嶺、鎮嶽殿、恒宗殿、金龍洞→大同(100KM) | 大同 |
D8 | 大同→雲崗石窟→應縣木塔→太原(360KM) | 太原 |
D9 | 太原→山西博物館→蒙山大佛→晉祠→銅鑼灣夜市→太原(70KM) | 太原 |
D10 | 太原→崛圍山風景區→鐘樓街(自由活動)→太原武宿機場(80KM)→中轉機場酒店 | 中轉機場酒店 |
D11 | 中轉機場→桃園 | 預計中午到家 |
行程說明
第一天 桃園或松山機場→中轉機場或太原武宿機場 |
預計下午出發。
第二天 太原武宿機場→喬家大院→平遙古城→平遙 130KM |
喬家大院
明清晉商翹楚、喬致庸家族的宅院,總占地面積近3萬平方米,被譽為「北方民居建築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大院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由在中堂、德興堂、保元堂、寧守堂和喬家花園“四堂一園”組成。總占地面積26668.9餘平方米,共有18個大院,41個小院,731間房屋。
晉中市喬家大院文化園區,位於山西省晉中市祁縣。由喬家大院景區和山西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兩部分組成,占地8.82平方千米。
昌源河是孕育祁縣歷史文化的母親河,位於喬家大院文化輻射區的山西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是兼具生態保護、生態旅遊和生態教育三位一體的綜合性生態園區,它與喬家大院形成了古綠結合、相得益彰的奇異配置,已成為遊客親子休閒、健身養生、詩詞文化鑒賞、濕地科普宣教的研學活動基地。
平遙古城
世界文化遺產及國家5A級旅遊景區,平遙古城由城牆、店鋪、街道、寺廟、 民居等共同組成一個龐大的建築群,整座城池對稱佈局,以市樓為軸心,以南大街為軸線,形成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廟、右武廟,東道觀、西寺廟的封建禮制格局,總占地面積2.25平方公里;城內街道格局為“土”字形,整體佈局遵從八卦方位,由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條蚰蜒巷構成八卦圖案,南大街、東大街、西大街、衙門街和城隍廟街形成幹字型商業街。
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它保存了其所有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經濟、社會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平遙古城內的街道商鋪都體現歷史原貌,設計佈局體現了明清時期城市規劃理念和形制分佈,展示了五個世紀以來中國建築風格和城市規劃的演變,被稱為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的活樣本,在建築、宗教、商業、民俗、民間藝術上具有豐富且獨特的價值。
第三天 平遙→五臺山(景區內) 290KM |
進入五臺山景區入住酒店後,用完午餐,開始朝拜行程,今日以青廟為主:
顯通寺
門票10元,五臺山開山之寺,五臺山十大寺院及五大禪寺之一,首席青廟,五臺山最大的寺院,供奉五方文殊,求智慧、求學。
與洛陽的白馬寺同為中國最早寺廟之一。該寺始建于東漢永平年間(西元69年),初名大孚靈鷲寺。北魏孝文帝時擴建,唐代重修,並更名“大華嚴寺”。明初重建,太祖賜額“大顯通寺”。
該寺坐北朝南,面積約8萬平方米,各種建築400餘間,且大多為明清時期的建築。中軸線建殿七座,分別為觀音殿、文殊殿、大雄寶殿、無量殿、千缽殿、銅殿和藏經閣。銅殿鑄于明萬曆三十八年(西元1610年),共用銅10萬斤,是中國國內保存最好的銅殿之一。
塔院寺
門票10元,五臺山影像標誌之一,五臺山十大青廟及五大禪寺之一,顯密兼具的寺院,求智能、功德、福報。
五臺山大白塔的全名為釋迦文佛真身舍利塔,座落在塔院寺內,實際上塔院寺也因其得名。大白塔是五臺山的一大標誌,也是五臺山的象徵。
殊像寺
免門票,,五臺山十大寺院及五大禪寺之一其文殊閣是五臺山台懷中心區最大的殿宇,佛臺上的文殊騎獅塑像是五台最大,求學、求子、求智慧。
大殿面寬五間,進深三間,重簷九脊歇山頂,是五臺山台懷中心區最大的殿宇。殿內正中佛臺上供奉的文殊騎獅塑像,高近十米,是五臺山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
殊像寺文殊殿內的殿壁上還塑造了五百羅漢渡江的故事。這一長48米,高6.8米,面積為326.4平方米的彩色懸塑。
全行約為3-4小時,走程路程約3公里
第四天 台懷鎮周邊之黃廟:菩薩頂、羅睺寺、廣仁寺、壽寧寺、三泉寺 |
菩薩頂
門票10元,首席黃廟,五臺山上最大的黃教寺院,為五臺山十大黃廟和五大禪處之一,黃教即藏傳佛教格魯派,祈福、消業障。
位於台懷鎮顯通寺北側靈鷲峰上,占地45畝,殿堂樓房430多間,據傳為文殊菩薩道場,即文殊居住處,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
此寺創建於北魏孝文帝年間(471~499年),歷代曾多次重修。明朝永樂以後,蒙藏藏傳佛教信徒進駐五臺山,遂成為五臺山黃廟之首。清朝之康熙、乾隆帝曾數次朝拜五臺山,住宿于菩薩頂,賜菩薩頂大喇嘛提督印,並命山西全省,包括山西巡撫、大同總兵、代州道台等,均須向大喇嘛進貢。
羅睺寺
免門票,密宗最早的傳播中心,為五臺山十大黃廟和五大禪處之一,寺內有很明顯的藏傳佛教風格,保平安、逢凶化吉
位於台懷鎮內,羅睺寺創建于唐代,明弘治五年(1492年)重建,清代曾多次重修。 羅睺寺占地面積15000多平萬米,有山門、天王殿、鐘鼓樓、文殊殿、大雄寶殿、配殿、後殿、藏經閣殿、堂樓、廊房等18間。山門前的一對石獅為唐代石雕臥獅。山門左側丈余高的藏式磚塔,叫文殊塔,塔上雕有文殊像。羅睺寺殿宇內的主要塑像,有明顯的喇嘛教風格。
廣仁寺
免門票,也叫十方堂,寺中存有藏文大藏經《甘珠爾》,非常珍貴。
具有濃烈的喇嘛教寺廟的特色。規模較小,佈局卻很嚴整的寺廟。。為道光年間,是羅候寺的接待處修建成的一座寺院,這就是廣仁寺。
壽寧寺
免門票,黃廟,創建于北齊時期,寺內現存有元代和清康熙年間的碑記,寺內還珍藏有大量的佛教經典和唐卡珍品。
創建于北齊時期,占地九千八百平方米。壽寧寺歷經各代修繕,現存建築包括鐘鼓樓、六角亭、中殿、後殿及僧舍等。寺廟坐北朝南,面臨鮮水河源頭。寺內現存有元代和清康熙年間的碑記,記錄著寺廟的滄桑變遷。其主要建築包括大雄寶殿、彌勒殿、藏經樓等,其中大雄寶殿內供奉有釋迦牟尼金身像。
三泉寺
免門票,黃廟,以其寺旁「一井之中有三泉並湧」,汲之不涸,滿而不溢,故名三泉寺。
位於菩薩頂西北1公里處的山腰中,寺內立石碑三通,圖文並茂。一通為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十四日五時刻文殊菩薩赴殿碑,上刻圖形與四句歇語:“舉步連根涯,徹葉帶枝鮮。古今超三界,複而遇不淵。”一通刻古印度佛陀波利來五臺山求法,在思陽嶺化為老問翁的文殊菩薩對談的圖形,並刻四句詩:“臺山文殊度眾生,今遇西方一衲僧。印度取來總神咒,此後祝國萬壽騰。”
廣化寺
免門票,黃廟,坐北朝南,佛壇上,中供文殊,側為普賢,觀音,合稱“三大士”。是五臺山唯一夜間開放的寺院。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這裡的十六尊者石刻,每位尊者均雕刻於一塊石板之上,高1米,寬0.5米,黑底白線,異常醒目,生動逼真,栩栩如生,為難得的藝術珍品。廣化寺昔為華嚴道場,繼為章嘉佛爺的六處之一,在阿旺金巴的住持下將變為一座新興的黃教寺廟。
第五天 五臺山大朝台 76KM |
今日一早早餐後,到黛螺頂停車場準備出發,大朝台的車行依規定統一都是旅遊區的中巴,為13人座,一車坐12名乘客,依順時間方向依序為南台錦鏽峰、獅子窩、吉祥寺、西台掛月峰、中台翠岩峰、澡浴池、北台葉鬥峰、東台望海峰。最後仍回到黛螺頂停車場,預計為6至7小時。
南台錦鏽峰
台頂有普濟寺,供智慧文殊菩薩,海拔2485m。
獅子窩
有個有趣的傳說。很久以前,文殊菩薩從遙遠的印度佛國乘著獅子來到中國,行至五臺山竹林嶺時,那頭仙獅突然停了下來,不停地吼叫,聲音如同雷鳴。文殊菩薩是大智聖者,他立刻領悟到這裡是弘法之地,於是點了一道場,並因仙獅的緣起,將此地命名為“獅子窩”。
吉祥寺
主要建築是大雄寶殿五間,內供橫三世佛,兩山間為十八羅漢,像設莊嚴,金碧輝煌。文殊閣五間,內供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和觀音菩薩三大士,法像造型優美,神態莊重慈祥。
西台掛月峰
台頂有法雷寺,供獅子文殊菩薩,海拔2773m,寺院後面風光非常美。
法雷寺創建于隋代。唐開成五年(八四年)時,台頂中心有四間龍堂,置文殊像。內供獅子文殊像。“法”是指佛教的教理教義;“雷”為自然界的雷聲;“法雷”喻佛法如雷,能使眾生覺醒。法雷之名,即是宣揚文殊菩薩法力無邊之意。
中台翠岩峰
台頂有演教寺,供孺童文殊菩薩,海拔2894m。
演教寺其規模居五個台頂之首。建有文殊殿、宗大師殿、大威德殿、大雄寶殿等。大般若宗祖師能海上師塔建在其中。順峰頂南下,清涼橋畔建有吉祥寺。大般若宗兩代宗師塔供奉于此。
澡浴池
五臺山澡浴池位於中北二台間,因傳說為菩薩沐浴之地而得名。歷經興衰,現建有新殿,內供佛像,並有文殊腳印石刻供瞻禮。
在此順便食用素食中餐。
北台葉鬥峰
台頂有靈應寺,供無垢文殊菩薩,海拔3061m,此為五臺山最高峰,稱為華北屋脊。
東台望海峰
台頂有望海寺,供聰明文殊菩薩,海拔2796m。
隋文帝時台頂始建寺院。元代重建時名位望海寺,明代嘉靖年間重修,內供聰明文殊。東台日出是五臺山的一大自然景觀,歷來吸引著無數的僧俗登山朝日。每當旭日初升,霞光萬道,靜謐的望海寺完全浸沉在一片雲山霧海之中,配上渾厚的晨鐘聲,愈發顯得莊嚴肅穆。
各朝台間乘坐景區之接駁巴士。
第六天 五爺廟、黛螺頂→佛林寺→渾源縣 340KM |
五爺廟
免門票,五臺山香火最旺的一座寺廟,求財、事業和健康。
位於台懷鎮中心,又稱五龍王殿、萬佛閣,始建於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曾為塔院寺屬廟;清代重建,改為黃廟。 是五臺山香火最旺的一座寺廟,占地面積4898平方米。
五爺廟整體坐北向南,空間格局是由文殊殿、五爺殿、萬佛閣、僧舍、戲臺組成。主要建築有五龍王殿與文殊殿。 寺內供奉的五爺就是傳說中的廣濟龍王菩薩,是文殊菩薩在台懷本土化、世俗化的產物,寄託著人們祈願農作物豐收、不發生災害、家人健康、事事順遂的美好心願。因為民間傳說五爺有求必應,五爺廟是五臺山風景名勝區祈福人數最多香火最旺的場所。
黛螺頂
門票8元,又稱“小朝台”,是台懷寺廟中最高之處。供五方文殊。
登1080級臺階的“大智路”。據僧人們講走在大智路上能給人增添智慧,消除煩惱,逢凶化吉,一生平順。這條路是1991年由臺灣高雄宏法寺住持開證法師捐款50萬元人民幣修建的,全長508米,淨寬2.2米,全部用五臺山的青石鋪制而成。
寺廟中軸線上有四重大殿:天王殿、旃檀殿、五方文殊殿、大雄寶殿。
佛林寺
免門票,原名湧泉寺,已在五臺山景區外。
第七天 渾源縣→北嶽恒山→懸空寺→大同 100KM |
北嶽恒山
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中華五嶽。恒山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在其方圓幾十裡的古道上,到處存留著古戰場的遺址。恒山還是我國的宗教勝地之一,歷代封建統治者,常到恒山祭祀祈福,因而留下了不少刻字牌坊和古廟建築。
頂峰天峰嶺海拔2016米,全程10000米。如果選擇全程爬山,大約需要3小時。為了節省時間,選擇乘坐纜車到半山腰,再從半山腰到山頂大約1小時。
恒山索道是遊客登山的主要通道,全長約1700米,海拔高度相差400余米,索道上山的途中,遊客可以俯瞰恒山山脈的壯麗景色,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索道上山后,遊客可以沿著步道遊覽懸空寺→天峰嶺→鎮嶽殿→恒宗殿→金龍洞→等主要景點,此路線可欣賞到恒山最經典的風景:
懸空寺
懸崖上的千年奇跡,這座1500年前的建築奇跡,坐落在翠屏峰峭壁上。2010年,它被《時代週刊》評為世界十大岌岌可危建築之一。是恒山十八景中的第一勝景。這座寺廟是國內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始建於北魏晚期,距離地面約50米,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群。
懸空寺不僅外貌驚險、奇特、壯觀,建築構造也頗具特色,形式豐富多彩。屋簷有單簷、重簷、三層簷,結構有抬梁結構、平頂結構、斗拱結構,屋頂有正脊、垂脊、戕脊、貧脊。總體外觀,巧構宏制,重重疊疊,造成一種窟中有樓,樓中有穴,半壁樓殿半壁窟,窟連殿,殿連樓的獨特風格。
懸空寺不僅外貌驚險、奇特、壯觀,而且建築構造也頗具特色,形式豐富多彩。它融合了中國園林建築藝術,又不失中國傳統建築的格局。懸空寺的建造不僅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智慧和匠心獨運,也成為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
天峰嶺
恒山主峰觀景台位於恒山主峰之巔,是遊客欣賞恒山全景的最佳位置之一。站在觀景臺上,遊客可以俯瞰整個恒山山脈,感受大自然的壯麗與遼闊。恒山主峰海拔2016米,是恒山山脈的最高點,遊客在此可以感受到登高望遠的豪情壯志。
鎮嶽殿
鎮嶽殿是恒山的重要寺廟之一,供奉著鎮守恒山的神祇。遊客可以在此感受濃厚的宗教氛圍。
恒宗殿
是恒山道教的祖庭之一,殿內供奉著恒山道士劉宗敏的塑像,香火鼎盛,遊客絡繹不絕。恒宗殿為恒山的主廟,也被叫做貞元殿或者北嶽廟,為北嶽大帝的住所。這座主廟建造於天峰嶺南坡半山腰上,面臨山谷,看起來極為氣派。穿過雄偉的崇靈門後,爬上103個臺階之後迎面看到的就是主殿-恒宗殿,為一座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的單簷歇山頂建築。
金龍洞
內部石鐘乳奇特壯觀,充滿神秘感,在這裡可以欣賞到形態各異的石鐘乳和美麗的燈光效果,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第八天 大同→雲崗石窟→應縣木塔→雁門關→太原 360KM |
雲崗石窟
原名靈岩寺、石佛寺,與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及洛陽龍門石窟並稱是中國四大石窟群。雲岡石窟的開鑿歷時約150年,歷經北魏、東魏、西魏、北齊、隋、唐等朝代,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9000餘尊。
為中國第一個皇家授權開鑿的石窟,在諸多石窟寺比較,雲岡石窟最具西來樣式,即胡風胡韻最為濃郁。其中既有印度、中西亞藝術元素,也有希臘、羅馬建築造型、裝飾紋樣、像貌特徵等等。
應縣木塔
原名佛宮寺釋迦塔,是世界上現存最高大、最古老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築,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
佛宮寺釋迦塔高67.31米,底部直徑30.27米,總重量為7400多噸,主體使用材料為華北落葉松,斗拱使用榆木。木料用量多達上萬立方米。整個建築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組成,塔基又分作上、下兩層,下層為正方形,上層為八角形。塔身呈現八角形,外觀五層六簷,實為明五暗四九層塔。佛宮寺釋迦塔是現存世界木結構建設史上較典型的實例,中國建築發展上較有價值的座標,抗震避雷等科學領域研究的知識寶庫,考證一個時代經濟文化發展的一部“史典”。
第九天 太原→山西博物館→蒙山大佛→晉祠→銅鑼灣夜市→太原 70KM |
山西博物館
山西最大的文物徵集、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中心。
蒙山大佛
又名“西山大佛”,現場外露胸頸部分,高17.5米,寬25米,頸部直徑寬5米,論高度,蒙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論年代則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4A級景區。
晉祠
晉祠始建于北魏,曾是西周武王次子、晉國開國君主姬虞的祠堂。現晉祠是具幾十座古建築的中國古典園林遊覽勝地。
銅鑼灣夜市
位於太原昔日繁華商業街——柳巷的銅鑼灣步行街夜市,是太原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夜市,堪稱太原夜生活的璀璨明珠。
第十天 太原→崛圍山風景區→鐘樓街(自由活動)→太原武宿機場→中轉機場酒店 80KM |
崛圍山風景區
崛圍紅葉是太原著名勝景之一。崛山寺前的東南山峰頂處,建有多福寺和宋代七級舍利塔,寺內藏有寺觀壁畫。站在塔前,可俯瞰太原全景。
鐘樓街
太原市歷史悠久的繁華街市,與柳巷、橋頭街、柳巷南路,成“十”字銜連,是太原百餘年來的商品集散中心。
第十一天 中轉機場→桃園 |
預計中午前到達台灣。
其他說明
一、酒店含早餐,團費不含午晚餐(走哪吃哪,吃盡特色)
二、五臺山景區以素食推薦為主。
三、五臺山景區,有部分寺院須當場買票進入,請自行準備費用
四、除上列之情況外,無自費
五、保險:全程500意外險+20萬意外醫療限額
六、全程無購物
聯絡地址
桃園市平鎮區金陵路三段18巷1號
03-4581936
陳奕琦
中華文旅產業交流協會